资讯论坛
资质新规对建筑业企业的影响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11 16:02:37
作者:吴文瑜
  2023年9月份资质新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后,行业内反响较大。本次新规出台之前,住建部于2020年发布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和《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多次进行内部研讨,并经历了三年疫情特殊时期,对新形势下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工作作了十个方面的规定。

  由于本次新规还不是一个最终的规定,是一个中间政策,后续应该会进一步完善、明确。为了促进建筑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建议如下:

  加强政策的预期性和可操作性。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出台至今,与资质相关的行政法规、政策文件,仅部里颁布的就多达几十个。中间先后经历了简化指标、资质更名、合并及部分取消、无纸(电于)化、承诺制、备案制、审批权下发等环节。资质管理越来越复杂,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哪些文件在执行、哪些文件已经作废,不少政策文件经常是修改了部分条款却没有发布全文,如果不是在本行业里一直跟进并持续钻研的话,很多从业者往往是一头雾水。所以,资质政策的制定要有连续性和可操作性。政策不宜急转弯,让企业措手不及。

  进一步规范资质的“流动”政策。姿质是一种行政许可,本身是不允许买卖的,但作为进入建筑市场必备的敲门砖,有其实际价值。即使企业破产、无法正常经营下去,资质证书也是一个可以兑现的无形资产。有人愿意接受,有人愿意出让,还有人愿意帮忙提供服务,这个资质流动市场就形成了。依据的就是“建市〔2014)79号”文。本次新规直接废止了“建市(2014)79号”文件。后续如何考虑此项政策,需要进一步出台新的规定。

  对资质的数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从目前的市场占有情况来看,行业呈“金字塔”型结构,总包多是央企、国企和部分实力较强的优质民企,资质以特级和一级总承包为主。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多是民营企业为主。数量方面,目前特级资质800多家,一级资质14000多家。有施工记录活动的建筑企业有12万家,其中90%左右的是二三级资质。

  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建筑业这个曾经最大的客户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建筑业的产值高峰已经成为过去时,建筑业市场容量也开始逐渐萎缩。按照目前的资质政策,资质数量肯定依旧越来越多。市场蛋糕就那么大,每年新增的资质多少,注销和被吊销的资质多少,究竟需要多少数量的资质才算合理?需要从全国层面宏观调控。

  本次新规强力整顿,多少会淘汰一些不达标的资质企业,尤其是僵尸和空壳企业。

  逐步淡化资质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多年以来,市场上就一直有取消资质的呼声。有反对的,也有支持的。资质的实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中国特色产物,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引进前苏联对建筑行业管理模式的产物,有其历史贡献。现如今资质已经融入了整个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日常管理体系之中,短期内讨论取消是不切实际的。

  但从长远来看,今后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资质应该逐渐淡化。资质退出舞台并不意味着投标人一窝蜂,这里完全有企业荣誉、企业工程业绩、建造师个人业绩、技术负责人及

  关键岗位人员、技术装备、资金实力等诸多限制条件可以取代,这些条件其实也多是申请资质的基本前提。事实上,目前招投标市场上,除了要求承包商具备相应的资质外,还额外设置了以上其中的一些条件作为门槛。

  尽快明确现有三级资质的后续去向。目前三级资质的数量较大,而且这些三级资质企业多数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市县级地区,承担着当地规模较小的各类工程项目。

  “建办市(2021)30号”文已经叫停了三级资质的申请和延续。自2021年7月1日至新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实施之日止,三级资质证书继续有效,有效期届满的,统一延期至新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实施之日。新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实施后,三级资质证书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换证。

  按照这个规定,现有的存量三级资质(不管是否在有效期内)在新标准出台前继续有效。如果按照改革方案里“简单换证”成为乙级资质,对于三级资质企业自然是利好。如果直接宣布现有三级资质作废,就伤了众多三级资质企业主的心,毕竟前期都付出了成本。

  所以,一方面鼓励现有的三级资质企业抓紧时间进行升级;另一方面,在后续的政策中考虑让现有的三级资质“有条件地”简单换证,并给予充足的时间让企业着手准备,最终让这些曾经的功臣退出历史舞台。